提到东汉官员杨震,很多人都会想起他拒绝收受金子一事。杨震拒金,《后汉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大体经过是: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中,经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荆州刺使时举荐的优秀人才。听说老领导经过自己的地盘,王密于一天夜里到杨震住的地方送上十斤金子,杨震不收,王密说夜深人静没谁知道,杨震随后说出了流传后世的警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灰头土脸,尴尬离去,杨震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四知”太守。
杨震“拒金”看似偶发事件,实际上与他的人生格局有关。《资治通鉴》卷四十九记载,杨震“孤贫好学”,精通儒家经典《尚书》,以教书为业,教了二十多年书,被儒生们尊称为“关西孔子”,由此可见其人格与学问的分量。
杨震并不热衷于当官,他潜心于教书育人,多次拒绝官府征召。大将军邓骘看重他的才德,大力举荐他。杨震为官时已经五十多岁,古人寿命没有现在长,即便是在今天,也接近退休年龄了,怪不得当时的人都说他“晚暮”,也就是年老了才当官。
杨震的官场之路起步晚,升迁速度却并不慢,仅几年时间,他从茂才(秀才)迅速升迁为刺史、太守、司徒、太尉,尤其是司徒、太尉,那可是朝中高官,相当于如今的正部级、副国级。
官越做越大的杨震,并没有明哲保身,而是坚持原则,不妥善,不苟且。当太尉时,汉安帝的舅舅将汉安帝宠爱的宦官李闰的兄长推荐给杨震,让他提拔重用,杨震不买账;皇后的兄长阎宝将亲信推荐给杨震,求得照顾,杨震还是不买账;汉安帝让人给乳母修豪宅,杨震上书反对。河间府一位名叫赵腾的男子到皇宫门口上书,批评朝政,惹怒了汉安帝,被关进了监狱,要处以死刑。杨震上疏求情,认为尧舜、商周时代鼓励老百姓批评朝政,为的是下情上达。赵腾言辞激烈,虽然有罪,但与拿刀杀人有区别,罪不致死,汉安帝不予理会,赵腾还是被杀掉。
杨震一而再,再而三,不买皇亲国戚的账,又仗义执言,得罪了利益集团,最终被剥夺了官职,遣送回乡,视名节重于生命的他以服毒自杀的方式来抗议。
从以上所举史料可知,杨震一生不只是做了“拒金”一事。他当老师时以德服人,以学问育人,当官时坚守原则,不逢迎权贵,敢于叫真等优秀品质同样令人敬佩。
今天的党员干部,自身廉洁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操守。如果只满足于此,没有作为,遇到问题绕道走,碌碌无为,缺乏担当,仍然算不上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二十字的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也表明,廉洁是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我们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一要求,坚定“四个意识”,如杨震那样,既自身清廉,又敢于担当,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新风貌。(蚌埠淮上区法院纪检组组长 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