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让饱受文山会海、督查考核之苦的基层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中央开出的“药方”直接作用于“病灶”,让基层干部切实从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在解决群众实际关切上。
“基层减负”是为了减轻基层干部的不合理负担,是为了减去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真正让基层干部把花在开会、填报材料、陪同上级督查检查考核的时间和精力,充分的花在工作落实和为民办实事上。但是“减”多少,怎么“减”,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草率决定。减负应该明确目标导向和惠及对象,减掉基层担当实干者的负担,而不是在岗不作为者的负担,更不能让减负成为不作为干部的“遮羞布”和“挡箭牌”。
今年,我国面临脱贫攻坚的收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考验,做好经济和民生领域的难度更大,因此更加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非常之时,需要基层干部以非常之力决战决胜艰巨任务。然而,现实中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干部屡见不鲜,仍有极少数干部不主动担当作为,得过且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遇事能躲则躲,成为叫不动推不动的“老油子”;有的“拖懒散”思想严重,上级责令一次,才会整改一次;有的缺乏创新、因循守旧,每天满足于机械重复地工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陀螺干部”。
细数全国各地各单位,这种“陀螺干部”并非个例。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些干部有的拈轻怕重、挑肥拣瘦不愿干,有的本领不强、能力欠缺不会干,所以“推一下动一下”,久而久之导致“能者多劳拙者闲”的现象,严重影响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也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对于这样的干部,不仅不能减负,反而要加压,只有给他们加压了,才是给担当实干的干部减负。
鉴于此,在推动基层减负上,需要纪检监察机关提高监督的精准度。要突出重点、靶向治疗,对不作为、“慢半拍”的干部和单位进行批评教育、通报曝光等处理。要以身作则、担当负责,自觉把自己摆进去,坚决防止自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基层干部问责不泛化简单化,不“任性”问责,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树立为担当者担当、让不作为者担责的正确导向,激励干部立争先之志、兴实干之风、做利民之事。(高新区天河科技园纪工委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