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查资料中,发现你们村部分低保户家庭成员的情况未如实填写,虽然没有影响结果认定,但是你作为村支部书记,未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低保户资料审核和信息把关不严……”固镇县王庄镇纪委书记对孙集村支部书记石某某进行谈话提醒。
这是该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把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为教育监督党员干部的有效抓手,精准运用第一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的一个缩影。
据悉,今年1至7月,该县纪委监委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处理185人,占“四种形态”处理总人数263人的70.3%。
近年来,谈话提醒在该县已成为常态。该县纪委监委结合审查调查、信访举报、巡视巡察、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抓早抓小,充分发挥第一种形态作用,及时运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方式直刺“痛点”,为党员干部“对症治疗”,做到“小病”早提醒,“大病”早治疗,达到及时提醒和教育挽救的目的。
为了避免谈话流于形式,突出谈话实效,该县纪委监委坚持把好谈前、谈中、谈后关键环节。在谈话前,提前掌握谈话对象的实际情况,谈话中不护短、直击问题要害,以问题为导向,“一针见血”指出被谈话人存在问题,把利害关系讲清楚,让被谈话对象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同时,做好谈话提醒“后半篇文章”,防止“一谈了之”。采取回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对被谈话提醒对象进行明察暗访,确保被谈话对象思想上真正受触动,行为上彻底整改。
“严管就是厚爱。谈话提醒成为党员干部的‘清醒剂’,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干部出问题,也让多数干部能够轻装上阵。”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纪委监委将继续把‘细’和‘实’的要求贯穿监督执纪执法全程,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在运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筑牢防止党员干部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蚌埠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