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史今读】扎紧自家篱笆的刘统勋

时间:2020-10-19 16:27    来源:蚌埠市纪检监察网  
【字体: 】      打印

刘统勋(17002月—177312月),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清朝大臣、政治家。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他的长子就是十分著名的宰相刘墉。

刘统勋自幼饱读诗书,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贪腐成风的清朝官场可谓独树一帜。清代官场有一首词《一剪梅》,号称官场入门教材,该词共四阙,开头就是“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意思是要想官运好,必须精通钻营之术,要经常打探朝廷和官场的消息,外官还要经常给京官送炭敬之类的贿赂。“炭敬”是贿赂的雅称,字面意思是孝敬冬天的烤火钱。此词入木三分地道出了当时官场的潜规则。可是,这个金科玉律的钻营术到了刘统勋这里却不灵验了。

刘统勋向来做事光明正大,坦坦荡荡,公事在朝堂,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存在以权谋私和“穿小鞋”的现象。有私事也没关系,但必须是堂堂正正地大白天到府上,有什么说什么。但凡在晚间鬼鬼祟祟来叫门的,他知道其有不可告人之事,因此一概拒而不见。曾经有个靠金钱开路的官员在夜深人静之时,带着厚礼到刘统勋家叩门,刘统勋给他吃了闭门羹。第二天在堂上议事时,刘统勋把此人叫到跟前,当着全体大臣的面说:“三更半夜去叩他人之门,这不是正人君子的做派。你有什么事情,就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我刘统勋有什么毛病,你说出来也无妨,正可以让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人什么也没说,满脸通红,低着头就溜了出去。从此,再也没人敢自讨没趣了。

有一次,他的一位老朋友的儿子要出任湖北巡抚,这位老朋友为利于儿子仕途亨通,于是就派自己的一个心腹带着千两黄金送给刘统勋。面对着老朋友送来的黄金,刘统勋理解老友的用意,但也不想驳他的面子,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让人把送礼者叫来,正言厉色对那人说:“你的主人是我的至交,是个十分注重操守的人。他让你来,一定是要你转达他对我的问候,而你却自作主张送这么多黄金。何况我在朝廷供职,收入还不错,并不需要这些黄金。你回去告诉你的主人,让他把这些钱施舍给那些贫穷的故交旧友。”那人带着礼金回去了,把刘统勋的话原汁原味地传达给主人听,主人思忖片刻,叹了口气:“我真是一时糊涂啊,儿子将来如何,靠得是他的才学和品行啊!”

刘统勋经常外出办公事,每次出行都是轻车简从,只带两个仆人,这样目标小,不引人关注。他到了各地衙门的旅馆后,首先安排仆人住在后边的房间,他住在前边。吃完饭,他就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专心致志地处理公务,需要人的时候,即刻让仆人传唤;需要尽快办理什么公事,随时传令当地衙门办理。有时在房间内来回踱步,思考问题,夜深人静,感到疲倦时躺下休息。这期间绝不与任何无关人员相见,哪个想追踪逐影打通关节,都无法办到。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病死在上朝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乾隆皇帝亲往吊唁,到刘统勋家门口时发现门楣窄小、家居简朴,为之感动,于是下诏赠他太傅头衔,赐谥号“文正”。

刘统勋的持正守廉令人敬佩。从古至今,为官者心中都要有一道篱笆墙。倘若自家的篱笆扎得不紧,任凭别人钻来钻去,自己的防线必然形同虚设。只在持正守廉才能一身正气,才能堵住别人钻营渗透的一切漏洞,才能让别有用心之人不敢打自己的歪主意。

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拒腐防变,不仅需要法纪的约束,更需要我们在内心筑起一道思想堤坝。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砥砺情操,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实现自我境界的提升,这样才能在面临各种诱惑时,守住清白。(五河县纪委监委梁学刚)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