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翱(1384年-1467年),字九皋。河北盐山(今河北省沧州市)人。明朝永乐年间进士,一生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等七朝,辅佐六帝,官至吏部尚书。王翱清正廉洁,忧国奉公,成为“声实茂著”的一代名臣,谥号“忠肃”。
王翱为官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直无私。明朝的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选拔、考核、封勋等重要工作,王翱担任吏部尚书长达15年。每次评定完官员后,即使很晚了,还要到官署再查阅档案,“唯恐有不当”。他不拿权力做交易,对于权贵的一切嘱托,他都严词拒绝。为了防止别人走后门,退朝后,他经常住宿在官衙,平时很少回家。因此,赢得皇帝的信任和同僚们的尊重。
太监胡某,是王翱在辽东任职时的同事,情趣相投,交往甚密。在王翱赴任两广总督的前夜,胡某置薄宴为之话别。宴席间,胡太监取出四颗明珠相送。王翱大为吃惊,对胡太监说:“我们交往这么多年,你不了解我的品行吗?”胡太监解释道:“这些明珠并非贪赃得来,而是先帝所赐。”王翱说:“绝无此意,只是我恪守洁身自好的古训,不受无名之惠。”胡太监诚恳地说:“我本想早早相赠,因知大人秉性,不敢造次。最近我因确诊患上不治之症,想到不久于人世,与大人今日一别,实为诀别。我身边又无子女,盼大人接受。”王翱左右为难,沉思一阵后,为不拂胡太监的好意,收下了明珠。回家后将明珠缝在棉袄中,秘藏在阁楼上,连夫人也不知晓。次年,王翱回京,得知胡太监已病故,便访其后代,打探到他老家还有两个侄子,便将四颗明珠赠送给他的侄子,又告诉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其侄儿深受感动。
王翱严于治家律己。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贾杰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贾杰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坐马车住到朝房里,一住就是半个月,直到夫人认错赔礼,方才回家。贾杰最终没有被调入京都。
王翱的孙子是个太学生,但他却不允许他的孙子参加科举考试,理由是“勿妨寒士路”——不要妨碍了有真才实学的寒士们的及弟之路。
王翱虽居高官,但穿着朴素,饮食简单。他所居住的房子也是已有30多年的破旧宅院。他居官长达半个世纪,始终清白淡然,一尘不染,为后人景仰。(五河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梁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