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苏州市文庙内,竖立着高近3米,宽约2米,厚约70厘米的石头,石头上凿有“廉石”二字。这块廉石,与三国时东吴著名廉吏陆绩有关。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太玄经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去世,时年三十二岁。
关于陆绩,很多人知道他是孝子的典型。他6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招待他及其他宾客。陆绩没有吃橘子,只把两只橘子揣在怀里,带回家中给爱吃橘子的母亲享用。所以,诸葛亮在舌战陆绩时,首先说:“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怀橘孝母”,已成为典故,被编入《二十四孝》。
三国东吴孙权统治时期,派陆绩担任郁林(今广西玉林)太守。郁林地处岭南边远地区,贫困落后,多瘴气。陆绩到任后,修筑城池,兴修水利,开挖水井,为当地百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减轻疫情传播,而且为官公正廉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深得百姓尊敬,把其开凿的井称为“陆公井”。当了几年太守,任期届满后,陆绩便向孙权请求辞官回乡,孝养父母,并得到了批准。以前的太守离任时,都金银财宝满载而归,但陆绩为官清廉,一毫不取。
宋朝范成大在《吴郡志》中亦载称,陆绩“出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载石为重。姑苏陆氏之门,有巨石,号郁林石,世保其居。”陆绩动身归乡时,行李太少,全部家当装到船上,还不够半船。艄公一看货物太轻,便说:“船装得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带东西不如一介寒士,得想办法增加一些重量。”他们商量买了一担笋干,两只大瓮,装进咸菜压船舱,但船还是太轻,吃水很浅。恰巧岸上有一大石,便请人把它搬上了船。途遇水盗,翻箱倒柜,仅见船舱底巨石,得知原委后,水盗首领感慨不已,抱愧而去。陆绩以石压船还乡成为美谈。
回到家乡,母亲见儿子两手空空,十分高兴,他夸赞儿子说:“这才是我的好儿子。你要是满载宝物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了。”此后,陆氏子孙把“官无长物唯求石”作为家训,代代相传。乡亲们把陆绩用来压船的那块石头收藏起来,取名“郁林石”,吟诗赞颂“郁林太守史称贤,金珠不带载石还;船海归吴恐颠覆,载得巨石知其廉。”
此石被后世文人视为为官公正廉洁的象征。千余年后,明代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夏天,监察御史樊祉到苏,闻得陆绩其人和郁林石的来历,命人将这块郁林巨石从陆氏旧宅移至城中察院场,造一座亭,放置其中,令人刻上“廉石”两字并着以红色。
无论叫郁林石,还是叫廉石,这块巨石,保住了船的平安,也保住了人的平安。那鲜红的“廉石”二字,所昭示的精神和情操,还将延续下去。(五河县纪委监委 梁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