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侠(?-559年),字嵩和,河东解(今山西临猗)人,南北朝北周官吏。一生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克己爱民,所在州郡人民感其遗爱。历任左中郎将、清河县伯、行台郎中、河北郡守、户部中大夫、工部中大夫,人称“独立使君”。
据《北史裴侠传》记载,裴侠与各地的刺史、太守等官员一起晋谒文帝,文帝命裴侠单独站在一边,然后对其他郡守说:“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你们当中谁能与他相比,也可站出来与他并立。”结果,众人都默然无语,没有人敢与裴侠比肩并立。于是朝野上下都对他非常叹服,称他为“独立使君”。
公元537年,裴侠任河北郡(今山西平陆)太守。任内,裴侠爱民如子,生活俭朴,饮食简单,平常吃的只是豆麦和咸菜之类,深受当地官员和百姓敬仰。这个郡先前有个规定,郡里安排30个捕鱼打猎的人,专门给郡守供应鱼和肉,还要雇佣30个成年男子,供郡守使唤。裴侠到任后,废除了这项制度。他认为“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意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去役使他人于心不安,于是就把这个规定废除了。同时遣散了雇工,用这些钱给官府买了马,几年后繁殖马匹成群,他在离任之时一无所取。郡内吏民没有不怀念他的,纷纷称道:“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意思是说,肥美、稀有的佳肴他都不吃,为他安排的役人,他都不接受。裴公这样的廉洁,实在是世人的楷模。
裴侠认为裴氏家族清廉的家风,始于自己的九世伯祖“贞侯”裴潜,于是为其撰写《贞侯潜传》,传中附上裴氏宗室中有清名廉政者,欲使后来者学习和仿效,族内之人各有一册,以此激励自己,勉励后人。他的堂弟裴伯风、裴世彦当时官为丞相府佐,不能理解他的作为,讥笑他说:“人家做官是为了名和利,你做官这样清苦,却是为何?”裴侠回答说:“清廉是做官的本分,节俭是立身的基础。我裴氏家族世为大宗,世代秉承美德,我所以清廉自守,并非猎取美名,意在修身自重,唯恐辱没祖先。今天反被你们耻笑,听了我的话你们还有什么说的呢?”伯风、世彦听后非常惭愧,决心以后以裴侠为榜样。
裴侠在任工部中大夫期间,工部的贪官污吏都十分害怕。大司空府掌钱物的官员李贵吓得躲在家里哭,裴侠得知后令他自首,李贵如实坦白后如释重负,并退出官钱五百万,此举极大地震慑了其他贪官。
裴侠病重期间,许国公宇文贵、北海公申微等到家问候他,看到他住的房屋破旧不堪,难遮霜露,于是返回朝中向明帝报告,明帝顾惜他贫苦,为他修住宅,并赐给十顷良田。明帝武成元年(559年)裴侠病故。朝廷赠给他太子太师,蒲州刺史的称号,赐谥号为“贞”。(五河县纪委监委 梁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