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廉为本也,廉洁乃为官之护身符。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环境下,廉洁都是最好的护身符。为官不廉,祸国殃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范景文的一生无疑是一个传奇,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和百姓,最终为坚守气节自缢身亡,他的官品和人品对当朝和后代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
范景文(1578—1644),字梦章,号思仁,河北吴桥人,历任明朝吏部文选郎中、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兵部尚书、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范景文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他常以名节自励,从不以权谋私,但只要是有德才的人,他总是无私相助。史书记载,为杜绝亲朋好友的请托,范景文每到一处任职,特意在衙门堂鼓边放置一块牌子,上书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以表清廉之心,并接受老百姓的监督。从此,没有人敢对他和他的家人、下属行贿,老百姓交口称赞,称他为“二不公”,因其后来官居尚书,又尊称他为“二不尚书”。同朝为官的正直人士为他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下联是“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公生明,廉生威。”廉乃为官之本,为官须先修德。范景文的一生,即使身居要位却始终保持一颗谦卑的爱民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一生始终保持气节。万历四十一年(1613),范景文赴山东省东昌府任推官时,当地因蝗灾导致饥荒,哀鸿遍野,他尽心尽力参与赈灾救济,带头把自己的俸禄捐出,还从自己河北老家带去粮食和钱财,用以救济灾民。有人说他不用舍出那么多家财,他深情地说:“百姓为我们的衣食父母,我的衣食实乃你们所赐,这点财物实在不算什么,没有你们,我的衣食从何而来?请大家放心收下!”一席话,让老百姓感恩不尽。灾后第二年,许多人纷纷来找他归还粮食和财物,范景文一律不受。
范景文曾给皇帝上奏了一本《饬属疏》,以五箴形式,从“清、公、严、密、勤”五个方面规范自身与下属的行为,其中《清箴》写道:“周官六计,洁廉为贵。山泉寂清,市泉龌秽。名盗忍渴,顾名生畏,勿谓无知,夜金可媚。高高凤仪,圣世灵瑞。竹食醴饮,先洁其喙。鸢吓腐鼠,是乃失类。蚁隙不窒,大防终溃。一介是严,百奸可坠。微臣作箴,敢告庶位。”这短短二十句箴言,鼓励人们要像凤凰一样自尊、清高,对我们现如今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仍具有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廉洁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品德,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重点是防微杜渐,要从小事做起,始终坚守气节,在小利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守本色,一身正气,守住“廉洁关”,扣紧“风纪扣”,拧紧“权力阀”,范景文的故事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蚌埠市禹会区纪委监委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