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杨震出身弘农杨氏,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被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至延光三年(124年),遭弹劾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自尽。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因为“四知拒金”的故事,后人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
杨震的人品、家风成为对儿孙最好的馈赠。史书记载,杨震家门四世清白、家风廉正。杨震一生清白做人的风范和品行成为杨氏后裔效仿和遵从的典范。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孙生活简朴、清白正直。杨震子孙们深受杨震家风影响,个个都博学而清白,特别是杨震的三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而闻名于世,人们赞其为“淳白”。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清正廉洁文化因子。以古鉴今,“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时刻记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道理,廉洁是一种觉悟,任何时候要始终牢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共产党人弘扬这一优良传统,试看那些众口夸赞的好干部,无不是以党性立德修身,以清廉养浩然之气,我们的好干部焦裕禄坚决反对搞特殊化,决不容许孩子“看白戏”;要求妻子禁止收受任何东西,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拒腐防变,把廉洁文化因子转化为廉洁自律动力,要把规矩牢记在心,任何时候,要始终牢记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进取之心对待“事”,唯有如此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蚌埠市禹会区纪委监委 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