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协作区的建立破解了‘熟人’社会干预,有效阻断了人情干扰。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办案骨干主导作用,通过以老带新,以案代训等方式促进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办案能力和水平提升。”禹会区长青乡纪委书记感慨道。
今年以来,禹会区纪委监委持续深化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进一步压实乡镇(街道)“两个责任”,解决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力量薄弱等问题,聚力加强纪检监察协作区建设,全力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
该区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协作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文件精神和市委领导批示精神,研究通过协作区标准化建设、街道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方案及协作区干部人选配备方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禹会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方案(试行)》,按照“就近整合、区域划分、便于指导、利于工作”的原则,将全区7个乡镇(街道)划分为2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下辖3-4个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
同时,区纪委监委编制《纪检监察协作区工作手册》,细化纪检监察协作区工作程序、工作职责、日常管理等内容,建立实施“协作区+信访举报”“协作区+问题线索管理”“协作区+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协作区+案件审理”“协作区+巡察”的“1+N”工作机制,推进协作区工作科学高效运转。
“我们将定期召开会议,对区纪委监委交办的问题线索以及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提请办理的问题线索进行分析研判,按照相关规定研究提出办理意见。涉及乡镇(街道)站所、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等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的,两个协作区采取交叉、联合等方式进行提级办理,不断提高基层办案质量。”第一纪检监察协作区负责人表示。
此外,区纪委监委通过开展“强思想、提技能、转作风、聚合力”培训,就审查调查工作、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以“业务熟手+办案能手+工作新手”的组合模式在协同工作中促进能力本领提升,推动协作区纪检监察干部快速掌握办案技巧,提高实战能力。
“我们将严格落实省纪委文件精神,抓实4项主要职责和6项重点任务,尤其在政治监督、专项监督上紧密结合实际,从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监督起,着重抓好信访、暖心工程实施、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1+N’专项整治等工作,严肃查处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持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蚌埠市禹会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