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蚌埠市淮上区纪委监委把撂荒地整治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强化执纪问责推动“撂荒地”变成“丰收田”。目前,全区已整治撂荒地23亩,其中11亩计划用于主粮种植。
绘制“一张图”,精准掌握底数。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确定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员分片包保,对全区撂荒地进行拉网式摸排,精准掌握每块撂荒地的位置、类别、面积、撂荒原因及年限等。同时,要求各乡镇建立台账,以“一村一册、一组一册、一户一册”的形式全面建立撂荒地整治台账,并以行政村为单位绘制撂荒地分布图,为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统筹“一盘棋”,分类制定措施。加强部门协作,围绕撂荒地摸排、整改等工作,压实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属地乡镇等主体责任,协同推进专项治理。摸排出的撂荒地,实行“一户一策”“ 一地一策”整治,对地块分散的撂荒地发动群众自主复耕复种;对大面积成片的撂荒地则动员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依法流转;对整户外出、无劳动力户引导其委托亲友代为耕种。
织密“一张网”,提升监督质效。整合纪检监察协作区、派驻纪检监察组及乡镇纪委的力量,成立5个专项督查组,对全区5个乡镇撂荒地整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同时,建立日常联络和工作进展月报制度,每月底由相关纪检监察组、职能部门分别向区纪委监委党风室报送阶段性整治成效,构建“部署-督促-落实-反馈”的闭环监督模式。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项监督3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6个。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占补平衡,持续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与自然资源部门耕地资源保护监管执法有效衔接,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以强有力的监督举措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蚌埠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