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协作区后,我们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 ,不仅思路打开了,而且发挥出了‘1+1>2’的效果。”近日,在协作区周例会上,安徽自贸区经发集团监察专员办公室副主任深有感触地说道。
不久前,高新区纪工委收到关于“反映经发集团某管理人员多次超范围使用公车、公车使用不规范”等有关问题线索。鉴于经发集团监察专员办公室办案力量相对薄弱,还极易受到人情等因素干扰,该区纪工委将该问题线索交由协作区进行指导并深入核查。
经过调查,黄某某作为中共党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以及未随车携带驾驶证,并在公司无公务安排的情况下,多次公车私用。最终,黄某某被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这是蚌埠高新区纪工委整合监督力量,盘活现有资源,开展片区协作的一个缩影。
为有效破解基层纪检监察人员力量薄弱、“熟人社会”监督难等问题,该区纪工委按照“就近整合、区域划分、便于指导、利于工作”原则,设置1个纪检监察协作区,联系指导秦集镇、天河科技园、高投集团、自贸区经发集团4家单位,构建“区纪工委+协作区+乡镇(社区)纪(工)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片区协作机制。形成纵向统一领导、横向协作配合、整体交互联动的协作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释放“1+1+1+1>4”的叠加效应。
每周五是高新区纪检监察协作区的“会诊日”。例会上,协作区对联系单位的相关案件进行集中研判、“把脉问诊”,根据情况实行专人负责、集中管理、动态更新,片区对案情复杂、乡镇难以自办、存在较大人情干扰等案件协作办理,实现办案效率与质量“双提升”。同时,积极加强基层监督力量整合衔接,统筹协作区、乡镇纪委、国企纪委日常监督员力量,积极开展“一月一主题”专题调研、一线走访、主动回访等监督活动,有效延伸监督触角,打造监督前沿阵地。
经过8个月的运行磨合,该区纪工委以协作区为纽带,一方面,健全完善工作规则、联合监督、提级审查、廉政教育等制度,探索建立“协作区+审计”“协作区+背包式巡察”“协作区+村居纪检委员”等协作“新模式”,通过每月召开案件调度会,掌握协作区工作开展情况、机制运行短板难点,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另一方面,通过区纪工委主要负责人领学领讲业务知识、以案代训、岗位练兵、知识测试等方式,不断提升协作区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水平,夯实协作办案人才基础。
截至目前,该区纪检监察协作区共核查处置各类问题线索24件,立案4件,给予党纪处分4人次。联合开展日常监督17次,专项监督4次,发现问题81个,业务培训12次,参训人员940余人次。(蚌埠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