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善邪只在一念间

时间:2023-07-31 10:15    来源:蚌埠市纪检监察网  
【字体: 】      打印

在吕坤的《呻吟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意思是,收敛一个欲念,诸多善行就会随之而来;放纵一个欲念,各种邪念就会乘隙而入,侵蚀身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把好廉洁从政“方向盘”,不断擦亮廉洁底色。

思想上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上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菜根谭》中有句名言:“一念之差,足丧生平之善。”时至今日,仍有部分人化大为小搞起“微腐败”,挖门盗洞贪一点儿、占一点儿,抱有侥幸心理,觉得法不责众、法不责微,以为“大家都这样”,法纪就无可奈何。然而,正风肃纪反腐的事实证明,勿以恶小而为之,犯了错误就要付出代价。“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如火,不灭则燎原”。对党员干部而言,如果任由目自惑于乱色、耳自醉于靡音、鼻自迷于邪气、舌自贪于佳味,身自失于流毒,则心智便不能自持,必然会使心中邪欲如草一样疯长,迟早要“河边湿鞋”,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一思一念”要清醒审视。校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公元1042年,任职端州3年期满的包拯即将乘船离开,端州百姓为了表达对包拯体恤民情的感激,送给他一方端砚。随从见是一方砚台,并非金银珠宝,便收下了。船出羚羊峡,刚行至江中不久,包拯发现了砚台,严厉申斥了手下,并将这方端砚抛入江中,表示归还于端州。“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包拯“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就是他管好小节、止住贪念的最好诠释。

“一廉一洁”要始终保持。廉洁自律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难在坚持,违纪违法的“前车之鉴”不在少数,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在腐败的道路上“前赴后继”。在利益面前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品格是否高尚的试金石。要想达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最重要的是涵养浩然之气,练就金刚不坏之定力。定力来自钢筋铁骨铜豌豆的坚强意志,更来自“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实底气。党员干部面对权、钱、色等诱惑,要心存定力、廉洁自守,自架一条带电的“高压线”,自念一道自律的“紧箍咒”,不把一念之贪变成终生之悔,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为政者俯仰皆坦然、进退无愧怍,时时校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才能守住风清气正劲足的精神家园。(蚌埠固镇县纪委监委 周楠楠)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