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史今读】知廉为民

时间:2023-10-19 10:57    来源:蚌埠市纪检监察网  
【字体: 】      打印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盼。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廉洁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终身的课题。

三国东吴孙权统治时期,派陆绩担任郁林(今广西玉林、贵港一带)太守,陆绩到任后,筑郡城、修水利、挖水井,为当地百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减轻疫情传播,为官公正廉洁,轻徭薄役,爱惜民力,深得百姓尊敬。百姓把其开凿的井称为“陆公井”。任满辞官,动身之时,行李萧然,破浪航行船须重,为保平安,急寻来八百斤巨石,千里压舱底。走到中途,突遇水盗打劫,在官船翻箱倒柜却一无所获。水盗首领听闻艄公说清来龙去脉,不禁感慨:“早知道是陆大人的船,我们就不来了。”可见陆绩为官清廉的美名,早已传遍远近。

素有清廉口碑的官员往往还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隋朝时,齐州(今山东济南)别驾赵轨因政绩突出被提拔入朝任职。离开齐州时,父老乡亲纷纷赶来送行。一老者捧着一杯清水,颤抖着双手敬奉到赵轨面前,激动地说:“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赵轨接过,一饮而尽,然后与众位乡亲挥泪告别。

以清水饯行,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寓意。这既是赞誉赵轨“清廉如水”,更是在颂扬他“上善若水”,能够在任上造福一方百姓。同时,这也承载了百姓期望清官、好官的美好愿望。

从陆绩和赵轨的典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清廉是精神的高地、责任的高地和民心的高地。但细细品来,这也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达到的。权力的考验是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诱惑,容易左右人的思想。清廉必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官员必须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稍有懈怠,好的名声就可能毁于一旦。 

广大党员干部应把清廉作为“标配”,在廉洁自律上走在前、作表率,涵养纪律意识、道德操守,明纪以自守,怀德以自重,让人生更加出彩。(蚌埠市固镇县纪委监委 周楠楠)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