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蚌埠禹会:标本兼治同推进 写好以案促改促治“大文章”

时间:2025-01-10 11:07    来源:蚌埠市纪检监察网  
【字体: 】      打印

“要深刻汲取案件教训,自觉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不触碰政治纪律的红线,坚决不突破秉公用权的界限,坚决不漠视人民群众利益……”在全区警示教育大会上,禹会区委主要领导这样叮嘱道。

2024年以来,禹会区纪委监委严格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决策部署,落实省、市纪委全会工作安排,牢牢把握住“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强化正反两方面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主线,创新警示教育方式,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完善“以案四说”工作机制,深挖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缘由,分层级、分领域做好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效,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用好用活案件资源,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

“回看事情的前前后后,酿成恶果的最终原因,就是自己一直心存侥幸,如果当时不再心存幻想,主动勇敢的向组织自首坦白,我会争取到宽大处理的机会……”禹会区民政局原党组书记葛莉声泪俱下的忏悔,让参加警示教育大会的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看着昔日同事在镜头前讲述腐化堕落的过程,痛哭着认罪悔过,心情真的十分沉重,这也为我敲响了警钟,要始终牢记初心,做到廉洁自律。”禹会区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在观看完警示教育片《警钟2》后有感而发。

为将处分决定“一张纸”转化为警示教育“一堂课”,区纪委监委在立案之初即同步谋划以案促改促治工作,一手抓典型案件剖析,一手抓领域类案收集,推动警示教育形成常态。

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办公室提出要求,要及时会同纪检监察室、案件监督管理室、案件审理室,整理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素材,既要做好“办理一个留置案件,拍摄一部警示教育片”,也要加强对发案单位的督促沟通,推动警示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扩大反面典型的警示震慑作用。

提升促改促治针对性,引导党员干部摒弃看客心态

“2024年以来集体土地征迁、国企等领域收到的问题线索数量和查处的案件影响都比较突出,这类重点领域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纪律的约束,也需要我们持续加强教育管理。”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宋戈说道。

为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的警示震慑功效,委机关会同派驻纪检监察组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征求意见,向基层党员干部收集对警示教育方式、内容的意见建议。“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虽然当前的以案促改促治工作已经改进了很多,但仍需要纪检监察机构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宋戈表示。

根据反馈的问题,区纪委监委在提升“后半篇文章”的针对性方面下功夫,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4份,督促发案单位建章立制5项,推动补齐制度短板、堵塞监管漏洞。督促区民政局结合违规使用“小金库”问题、葛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区住建局党委结合区大建办原工作人员毛海凤案件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区财政局开展滥发津补贴专项整治,挽回经济损失39万元。这种分层分类分领域定制促改促治“方案”的形式,让“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有效引导党员干部摒弃看客心态,真正参与到“查改治”工作中。

拓宽警示教育覆盖面,发挥以案促改促治良好效果

2024年4月,区纪委监委牵头制定《禹会区2024年度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十二项举措》,要求区委各部委、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从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纪法学习、阵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将警示教育、纪法教育拓展到各行业领域。

“我们以查处的毛海凤、葛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基础,拍摄警示教育片并在全区大会上播放,组织全区党员干部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近距离接受警示警醒,起到了良好的震慑效果。”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区纪委监委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特征,综合运用推出警示教育片、编发典型案例通报等方式,拓宽警示教育覆盖面,2024年以来,共编发典型案例4批8起13人次,督促各单位观看警示教育片30余场次,其中全区党员干部集中观看3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800余人次;督促全区54家单位运用警示录、忏悔录开展警示教育,受教育党员干部1600余人次。(蚌埠市纪委监委)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